外贸楼

当前位置:外贸楼 > 行业新闻 > 投资 > 央行干预释放汇率稳定信号

央行干预释放汇率稳定信号

2018-08-14 中国贸易报 点击:17

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从一季度稳步升值转为当前的“跌跌不休”,6.7、6.8、6.85等几个关键点位屡被突破,人民币汇率底线在哪似乎谁也说不清。央行也“稳坐钓鱼台”,并未直接出手干预,与“8·11” 汇改之后“判若两人”。然而,8月1日特朗普政府宣布拟将200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关税税率由10%升至25%,市场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8月3日,人民币兑美元在岸汇率一度跌近6.9,刷新去年5月15日以来新低,离岸汇率一度跌破6.91,人民币贬值速度加快。

       为了避免出现预期崩溃和断崖式贬值,央行正式祭出干预手段。8月3日晚,央行发布公告称,将于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到20%。央行公告指出,近期受贸易摩擦和国际汇市变化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波动迹象。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是为了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公布后,在岸汇率快速拉升,离岸汇率也大涨逾500点,从6.89涨至6.84。

       征收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并非首次起用,早在2015年10月央行就曾经动用过该政策。当时“8·11” 汇改后市场存在贬值预期,企业远期购汇规模较大,商业银行为了控制外汇风险敞口而选择在即期市场进行平盘操作,导致即期市场汇率进一步贬值,出现了顺周期迹象。为了控制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央行决定对商业银行的远期售汇业务征收20%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按月缴存,当月额度为商业银行上月远期售汇签约额乘以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需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缴存至央行上海总部的专用账户,冻结期1年,利率为零。

       征收外汇风险准备金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提高企业购汇成本,抑制远期购汇行为。虽然外汇风险准备金是向商业银行征收,但银行会将成本转嫁到企业身上,结果就是企业远期购汇成本上升。远期购汇本就是为对冲未来的汇率波动风险,如果购汇成本上升超过了企业对未来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的预期,企业将减少远期购汇操作。而且,在上一轮征收外汇风险准备金时,对不同的外汇衍生品征收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并不相同。对远期售汇征收20%,期权征收10%,掉期不收。但根据此次央行公告,掉期也被加入征收范围。掉期交易主要是应对利率波动风险,只要正常互换,不牵扯到本金损失问题。此次征收外汇风险准备金把掉期也加入进来,是为了增加银行缴存准备金规模,进一步提高企业购汇成本,抑制购汇顺周期行为。

       二是释放政策稳定信号,表明央行调控意图和态度。本轮贬值央行并未采取过多直接干预措施,8月3日之前仅是在汇率破6.7后通过央行官员公开讲话等方式引导市场预期,对汇率贬值容忍度提高。而且在贸易战背景下,汇率贬值客观上也会起到对冲美国加征关税的效果,有利于实体和出口部门渡过难关。目前,汇率稳定在货币政策目标中的排序低于经济稳定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只要没有跌破潜在的风险底线值,央行一般不会轻易出手干预外汇市场。此次干预侧面说明了7可能是政策底线值,释放了央行调控意图。考虑到三季度美联储大概率还要加息,特朗普2000亿美元关税也将正式征收,人民币短期还有贬值压力。因此,为了保证留有安全空间和余地,央行也要控制贬值速度。

       此次重启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充分说明,虽然监管层对汇率波动容忍度提高,但不会放任汇率大幅贬值,央行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充足的工具稳定汇率。如有必要,央行可再次启用逆周期调控因子、对境外人民币存款实施穿透式管理、对QFII和RQFII资金汇出实施总额控制和锁定期管理等。市场应对人民币汇率稳定运行持有信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