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楼

当前位置:外贸楼 > 行业新闻 > 商贸 > 应对挑战 积蓄新动能

应对挑战 积蓄新动能

2020-07-08 中国贸易报 点击:0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中企国际化,那就是中企用十几年时间走过欧美发达国家百年国际化之路。”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王钰在题为“新时代企业国际化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动能”讲座中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与市场双元驱动的中企国际化特色道路,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战略资产寻求型、品牌寻求型、标准寻求型和话语权寻求型是中企国际化的主要动机。

在王钰看来,中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1978年至1991年,是以“引进来”为主的国际化带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课题是如何开放国门、引进外资、激发国内市场经济活力。此时对外发展的行业相对单一,主要是服装、轻工业,依靠劳动力成本低和场地等优势。”王钰回顾说,当时的标志性成果是1980年4月成立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到今天,该公司拥有员工近3000名,日均配餐量超10万份,每日配餐航班超500架次。

“1992年至2001年,中企国际化则处在以大规模引资和产品出口为主的国际市场拓展阶段。中企不仅通过代工方式让产品‘走出去’,同时有目的、有规划地‘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出口产品结构开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化,民营企业开始走向国际舞台。”王钰说,这一阶段典型的国际化企业是华为,1996年该企业首先在香港开启国际化,第二步开拓俄罗斯市场,然后是东南亚和拉美市场,2001年开拓欧洲市场。至2005年,该公司海外合同销售额超过国内合同销售额。

王钰认为,从2002年至2013年,中企国际化走到第三阶段——“引进来”和“走出去”并进提速。“这一阶段要解决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培育中企国际竞争力,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在此期间,我国进一步放开外贸经营权,规范、引导和鼓励中企进行境外投资。特别是2008年以后,‘走出去’进程加速,实现跨越式发展。”王钰回顾说,这一阶段企业国际化的典型案例是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正式达成协议,吉利收购沃尔沃,沃尔沃汽车此后十年时间全球销量翻一番,2019年销量首次突破70万辆,双方都获得良性发展。

“从2014年至今,是中企全球布局的高质量走出去阶段。这一阶段要解答如何健全企业国际化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提升中企全球影响力等问题。在此期间,中国跨国公司开始具有较大的全球影响力。”王钰观察到,福耀玻璃在美国的投资可以视为此阶段的典型案例,从中可以看到对美投资是在以国际化来应对逆全球化,对外投资正在尝试解决文化的冲突和融合等问题。

中企国际化走到今天,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王钰分析说,这主要表现在: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形势;中企对外投资重数量、轻质量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数字经济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法规,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减少相关企业出海阻力;东道国投资审查要求不断提高,隐形壁垒也不鲜见。

不过王钰认为,包括已经在推动的几项改革在内的多项努力有望缓解这些难题。“比如‘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全球治理新方案,自贸试验区(港)建设为中国经济改革提供新动能。”王钰还建议,要为中企国际化提供更多法律支撑,推动企业海外合规经营,其中一个重点是加强中国在国际组织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为企业合规出海提供更多国际规则层面的支持。

除了这些宏观层面的改革创新,王钰在走访中还发现一些微观层面、很有帮助的创新尝试。“成都国际商贸城2018年获批为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我去调研后发现它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出口,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问题。所以像这类规模并不大的创新尝试也很实用。”王钰感慨道。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