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楼

当前位置:外贸楼 > 行业新闻 > 要闻 > 海外安全服务应从“保安”变“安保”

海外安全服务应从“保安”变“安保”

2019-04-17 中国贸易报 点击:16

近日,由海南中金鹰和平发展基金会、中国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海外公共安全与合作蓝皮书:海外公共安全与合作评估报告(2019)》(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蓝皮书指出,相比欧美国家高度发展的市场化安保业务,中资安保企业在量和质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当前私营安保业在全球治理格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与其相关的国际规则也逐步形成并趋向标准化。联合国、欧盟、北约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英国等众多主权国家均倾向于采购满足国际标准认证的安保服务。中国安保业在新时期新需求下应熟悉国际安保业的规则与标准,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适应国际化新要求。

中国拥有庞大的海外投资和旺盛的安保需求,但安保业在全球治理中还处于边缘地带。与国际安保业相比,中国目前总体上还处于“保安”业态,还没有上升到精、专、国际化发展的“安保”业态。传统保安业务以常规性大楼门卫、活动和会展安保、物业管理等社会化服务为主,队伍呈现人力密集型,即使结合技防,也使用一般性监控设备和集成产品,大众化和同质化竞争明显;安保业务则以特殊任务、精专化安全服务(部分兼有军事化特征)为趋势,并具备能适应国际化的语言沟通能力和信息情报支持系统。

单从软实力上来看,是否具备专业的信息收集、预判和安全风险评估能力是两种业态的重要区别。与国际安保业相比,中国目前的业态表现为,一边是规模较大的保安业,人员和资本较有规模,但缺乏海外活动的能力和意愿;另一边则是注重保护海外利益,但是规模、资本严重不足的安保业。出于多种原因,这两者未能有效结合,导致了中国私营安保海外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蓝皮书认为,当前,在我国海外安保发展初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探索建立海外风险预警机制。对海外利益拓展采取分类管理,设定风险系数,通过风险评估开展海外安全预警。对风险系数较高的国家、地区、行业进行风险预警,减少在这些国家、地区、行业的活动,降低风险。开展风险控制排序,并采取“低合理可行”的风险管理过程,即通过降低可能性(预防措施)或减少其潜在后果(消减措施)来控制风险,通过风险识别、评估,采取适当处置措施,确保将风险控制于“低的可接受”的程度。

探索形成多维度信息收集、通报与融合分析机制,为海外利益保护提供信息数据条件。目前在商务部驻外经参部门主导下,已形成境外安全管理的通报制度,外交部也启动了全球领事保护机制,并公布了领保热线电话。但如何有机地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的信息分级共享及融合机制还有待国家相关部门的协调整合,对此,可在“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国家和地区选取具有基础条件和资源的区域先行试点建设。

需要建立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安保力量。目前国家提出“谁派出谁负责”的利益保护原则,使项目投资企业在实质上成为主要的利益保护责任主体。然而企业对自身海外利益的保障能力有限,专业力量和投入都难以为继,建议以企业自身风险管理体系为基础,在外交领事机构的指导协调下,借助各方力量,形成“官民结合、梯次应对”的企业海外利益保护模式。

蓝皮书分析指出,国际安保业规制的主要内容是武力使用的原则及武器使用管理,这在海外安保中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核心问题。国内法律政策对我国传统保安企业还缺乏制度层面的支持,但海外安保服务必将面临这一现实。目前中资安保公司在海外安保实践中基本是采用购买和雇佣“当地武装、枪支、人员”的方式回避法律困境。

总之,从国际安保规制及行业发展的视角看中国安保业未来海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安保行业需要加快自身能力建设,符合国际法律准则及行业规范,为“海外中国平安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回到顶部